股票推荐官网_今日牛股+明日潜力股全解析_短线+长线策略每日更新【有本好书送给你】百年资管巨头柏基的投资哲学:专注长期聚焦成长
2025-11-13股票推荐,今日牛股,短线股票推荐,明日股票推荐,热门板块分析/每日精选A股潜力牛股,覆盖短线爆发股与长线价值股,附技术图形、资金动向与题材热点分析,助您提前抓住风口,精准进场!查理·芒格先生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我这一生当中,未曾见过不读书就智慧满满的人。没有。一个都没有。沃伦(巴菲特)的阅读量之大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我和他一样。我的孩子们打趣我说,我就是一本长着两条腿的书。”
世界莽莽,时间荒荒,阅读生出思考的力量,愿你感受到自己的思想有厚度且有方向,四通八达,尽情徜徉。
提示:本公众号所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和销售要约。如您对重阳产品感兴趣,欢迎扫码咨询。
(选中会收到提交寄送地址的私聊,逾期未提交/信息不全视为放弃,参与期间尽量不要修改头像及昵称,以防错失良机)
始于1908年,诞生于爱丁堡的投资巨头柏基不知不觉已有110多年的历史,亲历大萧条、两次世界大战、石油危机、互联网泡沫、金融海啸的跌宕起伏,始终屹立不倒。在21世纪以来的技术变革浪潮中,柏基精准押注亚马逊、特斯拉、英伟达、阿斯麦、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超级成长公司,并充分享受到这些公司带来的超常回报,声名鹊起,成为新经济时代的超级投资巨头。
“小成靠术,大成靠道。”投资本质上是认知变现的游戏,从长周期看,各投资机构间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自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秉承的价值观。柏基投资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是詹姆斯·安德森主导的长期全球成长策略的成功。自2003年以来,柏基旗下越来越多的产品基于此策略展开,且业绩不俗。长期全球成长策略的成功带来了一系列追问:过去20多年成功的投资哲学是怎样形成的?
近日,投资人李正、韩圣海推出的全球首部揭秘柏基投资的作品《柏基投资之道》,为我们全方位呈现柏基的投资哲学与核心策略。
投资人常假设自己能以上帝视角看世界。从复杂经济学视角看,股市是复杂适应系统,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非线性变化、不可预测等特点。投资者之间存在大量互动,每种策略、每笔交易都会改变其他交易者的交易环境,市场随时在变化,不确定且不可测。强如股神巴菲特,也只能“赚认知范围内的钱”。
基于股市是复杂适应系统的认知,安德森认为投资的核心要点不是对成长或价值的取舍,不是判断市场估值的高低,而是理解变化和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弄明白发生了什么变化及其后续影响。
与认知相关的关键词是价值观,包括个体对世界的看法、理解、判断和抉择,它与个人经历、家庭出身、教育背景、阅读和生活智慧等相关,所有这些因素叠加起来就形成了价值观,并在个体的生活和工作中以各种方式呈现。
价值观在投资方面的映射是投资哲学,主导着投资决策并影响收益目标的实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投资经验的累积,加之市场内外部环境、参与个体等因素的瞬息万变,投资者的认知、投资逻辑也会不断进化。
若投资者没有一以贯之的投资哲学,就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不少声称信奉“长期价值投资”的投资者,常常因为受短期交易机会诱惑或考核压力所迫,转而在市场短期博弈,从信誓旦旦的价值投资信奉者沦为兢兢业业的交易员。
不同风格的投资策略背后隐含的是迥异的投资哲学。本质上,每种投资哲学都根植于对人类行为的某种看法和投资者经常会出现的各类错误。
●经典价值投资者的投资哲学是相信市场会实现企业定价的均值回归。投资者通过买入被市场低估的公司,等待价值回归,核心思想是反人性的逆向投资理念,“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
●技术分析的信徒则相信历史价格和交易量变化包含了对未来投资有用的信息。其投资哲学隐含着三大假设:价格变动的所有因素都已在市场反映;价格变动有规律可循,具有运动惯性;人类倾向于相信历史会重演。
●指数基金投资者的投资哲学是质疑市场主动选股的有效性,但相信整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长期获益趋势可以预见。1974年,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在《对投资判断的挑战》(Challenge to Investment Judgment)一文中就指出,被动投资组合的投资收益将跑赢大部分主动型基金经理的投资收益。巴菲特、彼得·林奇(Peter Lynch)、大卫·斯文森(David Swensen)等投资家也认为指数基金是个人投资者的最佳选择。
柏基则是长期主义投资者的代表,其投资哲学主要通过“专注长期,聚焦成长”来体现。
长期主义投资的本质是借投资短视者创造的市场失灵获得回报,市场失灵只能被有限的市场参与者利用。投资短视是由人类趋利避害的天性以及投资机构激励机制设计不当的结构性问题所造成的,会导致投机盛行和市场失灵。
短视被完全纠正并不现实,决策信息处理主要依赖于过去和现在,投资价值兑现却在未来,这对于投资者的心理和实操都有着较高要求,绝大多数投资者都希望兑现眼前利益而不是慢慢变富。在某种意义上,短视的存在为长期主义投资者间接创造了机会。
100多年前,和柏基创始人基福德有过合伙经历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是最早明确提出长期投资理念的投资家之一。凯恩斯在给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捐赠基金制定投资策略时,特意提到国王学院已经有500多年历史,将来也会长久存在下去,应该利用学院捐赠基金属性,用长期视野制定投资策略,以股票投资为核心,专注于长期和耐心的策略,充分发挥收益复合增长的优势。
长期投资究竟如何定义?即便是在正式讨论场合,也没有明确定义,通常认为超过5年的投资就属于长期投资。长期主义的拥趸多如过江之鲫,但真正能在长期投资赛道上坚持下来的寥若晨星。对绝大多数机构投资者来说,短期信息(宏观数据、货币政策、公司季度数据、公司公告)几乎时时刻刻影响股价波动,压力和干扰无处不在。在短期考核机制驱动下,长期主义更是不切实际的奢侈品。
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到柏基总部所处城市爱丁堡,其距离喧嚣的金融中心和科技中心甚远。虽然柏基在美国硅谷以及我国香港、上海等地都有办公室,但其决策中心在古老宁静的爱丁堡,在这里可以专注投资,杜绝噪声干扰。
长期投资需要对企业未来发展变化有正确认知,但识别高速成长、具备变革性特点的企业并不容易,不仅要对企业、行业发展变化具备深度的理解,还要有前瞻性眼光和创造性思维,因为线性外推无从推演成长型企业的发展路径。
例如,投资者在2003年之前分析亚马逊的发展轨迹,面对的就是一家专注书籍销售的互联网新锐电商。AWS云服务、自营物流体系、Prime会员服务等未来支撑亚马逊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企业之一的业务支柱,几乎不可能在当时被纳入投资者分析框架。
柏基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坚持长期投资策略的资产管理机构,投资组合的低换手率、基本面研究中对长期可持续性的评估,以及与管理层的持续交流,都是长期投资的必要条件。
在柏基看来,一家企业的竞争和管理优势至少需要5年才能显现出来。一旦把时间拉长,竞争优势就会通过复利效应将回报最大化。柏基视自己为企业所有者而非短期交易者,希望用长期投资方式识别并支持优质企业。
仅有长期主义愿望是不够的,必须有支持长期投资的制度框架。柏基没有外部股东施加压力,没有年度资产增长目标,没有短期考核指标,没有基于短期表现的奖励,但是有与柏基的长期投资理念一致的客户。这种一致性是柏基真正能坚持长期主义的原因。
“专注长期”本质上是基于长期主义的一致性目标实现系统,无论是自建的信息技术平台、投研流程,还是激励结构、招聘理念、鼓励从长远角度思考的企业文化,柏基都是从系统角度将长期投资理念付诸实践的。
以投研流程为例,柏基设计了包含一系列问题的股票研究框架作为尽调工具,考虑未来5~10年投资标的的基本面变化,忽略市场波动,以克服短期市场干扰,让投研团队有充分的空间去想象企业未来发展。柏基还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跟踪技术变革方向、行业发展的长期趋势,用第一性原理思考问题。
长期投资还需要匹配长期机构,柏基以5年或更长跨度来评判投资方法的有效性,希望用至少10年时间验证投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成立超过100年的英国合伙企业,柏基本身已经用时间证明了自己是一家长期机构。
一样的成长,对不同投资机构来说却是不一样的定义和故事。菲利普·费舍(Philip Fisher)被称为“成长股投资策略之父”,其核心要义是研究驱动和长期持有。费舍定义的成长是未来几年内销售额和利润都能够超过平均水平的企业,其投资风格是发现好企业后长期持有。一方面,企业成长需要时间,只有长期持有才能享受到高成长所带来的复利。另一方面,短期内股价容易受经济环境、市场情绪等因素冲击,管理短期波动并不能产生长期回报。
伯克希尔-哈撒韦后期从“捡烟蒂”转为“好生意”模式,某种程度上也是投资成长型企业,但巴菲特定义的“成长”是看得懂的好生意,商业模式稳定且具有宽阔的护城河。
柏基青睐的成长则是非线性成长和超常回报。但是按照传统的估值方法,很多企业的估值“高得离谱”,它们的商业模式在不断变化,其收入、盈利、现金流等都不能用线性思维去推断。事实上,非线性成长型企业趋势的形成需要很长时间,形成竞争优势后维持时间也很长。从阶段上看,很多非线性成长型企业是非上市公司,这也是柏基如今将大量资金投入到非上市公司的原因。柏基的美国权益团队把成长企业分为以下三类。
1.变革型成长企业。这类企业是柏基最喜欢的类型,它们利用全新技术改造现有行业,这类企业早期的特点是需要大量投资,初期产品通常前景未卜,市场无法从长期视角认识到企业成长的规模和持续时间,估值普遍看起来很高,但正在实现可观的成长。变革型成长企业包括部分软件系统企业、数字平台企业和移动通信行业的企业,它们没有高昂的固定资产投入,但发展迅速,被市场接受后具有强大的网络效应和锁定效应。
2.活力型成长企业。这类企业在庞大、分散的市场中成长迅猛,更多通过实体渠道而不是数字渠道触达客户,它们的增长需要资金投入,竞争优势源于产品或服务的独特性,并且受益于规模或成本优势。它们虽然不是行业变革的推动者,但它们所具有的活力成长性符合有效的长期成长投资的要求。
3.持久型成长企业。这类企业的成长速度是三类企业中最慢的,但增长的长期性及由此产生的复利回报,是它们具有吸引力的地方。特许经营权和品牌对此类企业来说是重要因素。对长期投资者而言,这些企业的寿命比历史业绩更为重要,因为技术和全球化可能会削弱原有的壁垒。
无论是哪类成长型企业,远见和适应力是柏基所看重的。企业长期持续成长需要不同的技能组合,适应力强的企业面对增长机会更有优势。柏基尤其关注企业管理层和企业文化的价值。因为高速发展的企业本身具有不确定性,管理层的战略眼光和独特的企业文化能让企业在不确定的发展过程中选择适合的发展模式。
评估成长型企业时,柏基认为,与市场评估的差异是投资价值的来源,差异越大越值得评估。相比于定量评估,柏基更关注定性评估,关注企业变得更有价值的路径以及实现目标的可能性。换言之,柏基希望理解企业如何在5年内获得高回报以及实现高回报的业务。柏基不会试图精确计算公司内在价值,精准预测到小数点后两位数不是柏基的风格。
确定拥有明确目标的成长型企业后,柏基的团队会在公司内外部寻找与目标一致的因素:内部一致性与标的公司的主要人员相关,比如其管理层和员工激励机制等因素;外部一致性则着眼于标的公司与上下游客户的关系、销售渠道、行业前景等。
柏基的“专注长期,聚焦成长”在很多股票投资策略中都有所体现,如全球阿尔法、长期全球成长、全球发现等。其中,长期全球成长是柏基最为人所熟知的策略。
全球投资视野是柏基自诞生起就自带的投资基因。这主要得益于英国100多年前就已构建的全球化体系。放眼全球是柏基从未中断的传统,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成长的机会是全球性的。全球化在柏基投资组合中一方面体现在投资标的来自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另一方面体现在组合中不少企业是全球化企业,用全球资源推进市场全球化和业务多元化。
以给柏基带来丰厚回报的特斯拉为例,特斯拉是美国企业,在美国上市,却在中国产品销量占比最高,其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是中国,最现代化的超级工厂也在中国。特斯拉的业务遍布全球,产品在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韩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法国和挪威等38个国家和地区销售。
因此,柏基的长期全球成长策略并不是根据地区来分配资金,而是根据投资标的在全球范围内的布局来选择。除了传统欧美市场,全球快速成长的区域或细分行业所在的区域,比如中国、东南亚、巴西、北欧(清洁能源)等也在柏基的全球视野之内。
本书是一部具有深远启发性的著作,它不仅记录了柏基投资公司从苏格兰一家小型律所逐步成长为全球资产管理巨头的传奇历程,更深入剖析了其背后独特的投资哲学与策略。书中详细阐述了柏基如何通过长期全球成长策略精/准捕捉技术变革带来的投资机会,如亚马逊、特斯拉等,实现卓/越的投/资回/报。这些内容为投资者、企业管理者以及对金融市场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智慧,帮助读者理解长期主义在投资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把握长期价值。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关注投资业绩,更深入探讨了柏基投资哲学的形成与演变。书中详细介绍了柏基如何通过与科学家、学者的紧密合作,构建起独特的投资逻辑和理论基础,如复杂经济学、技术革命理论等。这种将学术研究与投资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全/面且深入的投资视角,展现了柏基如何在长期投资中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坚定的执行力。
全书共6章,系统地介绍了柏基的历史发展、投资之道、理论基础、耐心资本的实践、对未来的展望以及作者的总结与思考。每一部分都围绕着柏基的投资理念展开,从投资策略的制定到具体的投资工具运用,从理论支持到实际案例分析,再到对未来投资趋势的预判,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完整的投资智慧体系。
投资人、他山之石创始人、“企投家读书会”合伙人。曾任国内专业投资机构亚商集团研究总监,曾就职于华兴证券、国泰君安证券、莫尼塔研究、渣打银行(中国)等机构。
投资人、媒体人、“企投家读书会”发起人。曾任亚商集团总经理、第/一财经旗下《陆家嘴》杂志主编、陆家嘴股权投资联盟秘书长。


